Web2.0的实质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的分析

其实我也不是很喜欢用Web2.0这个概念,因为各种媒体都热炒这个概念,赋予了这个概念太多的东西,把这个概念搞得很玄乎,已经脱离了群众,超脱了普通人的理解范围.

但是现在这个名词已经成为了业界的标准名词,所以只能采用,才能被别人接受.对于Web2.0虽然现在各种媒体都热炒,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不清楚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就象一种流行时髦的社会作风,大家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美,只时跟潮流罢了.而让人讨厌的是很多记者和文人给这个名词赋予太多的意义,我觉得Web2.0都难于承载了.

 根据我的理解,Web2.0其实就是网站的第二代形式,第一代应该更多地是网站主动更新内容,而网民被动浏览,例如各种新闻和门户网站.而Web2.0的显著特点就是网民的参与和互动.例如各种社区,信息交换和网络交互的网站.其实Web2.0并没有在技术上是一种革新换代,而更多的是运作模式的完善,更符合社会化行为,至于说是商业模式的革命,我更不赞同,因为各个所谓的Web2.0网站还不是主要依靠广告来换取收入的吗?

  从技术名词上划分,对于Web2.0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类如下几个(以下参考SOHU):
Blog——博客/网志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RSS——站点摘要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WIKI——百科全书
  Wiki–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网摘
   “网摘”又名“网页书签”,起源于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国网站自2003年开始提供的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网友们称之为“美味书签”(Delicious在英文中的意思就是“美味的;有趣的”)。
  SNS——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 Sofwaret,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
  P2P——对等联网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IM——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
  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大部分人只要上网就会开着自己的MSN或QQ。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软件,即时聊天已经突破了作为技术工具的极限,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象征,并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它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生活改变最为深刻的一种网络新形态,没有极限的沟通将带来没有极限的生活。
 -----------------------------

  从以上的形式可见,Web2.0就是通过网络技术,把人们原来的社会行为转移到网络上进行,特点就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便性.

  我觉得Web2.0其实就是一种概念,但是这种概念被热炒后,已经有很多人糊涂了,他的实质和价值是什么呢?

我觉得Web2.0的实质就是利用网络技术的工具把人们的社会行为虚拟化,扩大化,方便化.网络技术其实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传播信息的快捷.所以说是信息革命,注意了,是信息革命,而不是社会生活方式的革命.所以网络技术只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辅助工具,人类离开了网络照样生活,但是却不方便.所以Web2.0就是网络技术和社会行为和心理胶合点.

所谓社会行为虚拟化就是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不以真实身份出现,这样就可以不顾忌社会责任,可以发表真实见解或者极端自由放肆的言论.因为不用负责,就更多乐于参与.

 社会行为扩大化,就是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方便性,可以让自己的观点很快被传播,被远方的人所知道,可以有效扩大个人影响.

 社会行为方便化就是人们可以从网络上快速获取信息,扩大社交圈子,认识远在千里之外的人.

--------社会学分类--------------------

  所以我觉得Web2.0就是要挖掘社会的潜在需求,使人类的需求的满足更方便,更容易实现.所以无觉得从社会心理学上来划分,应该更科学些,而不是从技术上划分.对于最新出现的Web2.0行为,我的划分如下:

1:页面点击统计工具

  让人能更清楚知道自己的网站被那些地方的人所访问,访问量是多少,访问时间的分布,访问的来源.

这种需求对于公司等社会团体来说更有需求,很多公司等团体很想知道自己的网站被访问的情况,这样就可以有目的性地改善自己的网站,也能有目的地投放广告.

2:自助摘要撰写

 发动群众的力量,让网民们书写自己的身边的见闻和见解,以及小说,日志等,并通过大家的推荐,让推荐率最高的排队到前面,出现在首页上.这种方式就是内容来自群众,而内容的维护也依靠群众.就是所谓的UGC(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这种方式很符合社会自治的逻辑.也符合每个人都想表现自我,得到社会认可的心理.当然了也可以通过利益的反馈,来激励内容的制作者.

3:在线存储和分享

 MYSPACE就是一个典型,网民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上传到网络上(网络硬盘),可以提供给别人 共享,也可以在若干年后取回,就相当寄存在网络上,或者提供给远方的家人.而对共享的东西,大家都可发表评论,评论高的,地位高.

 这也符合人类想自我表现,帮助别人而自己得到快乐的心理.

4:生活信息交互的平台

   例如 koocoo, 还有其他由各种所谓的跳蚤市场发展来的网站,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信息,例如找房子,汽车,找工作等方面.其中很有前途的就是 "健康和医学问诊疗"的专业网站,因为人最关系的莫过于自身健康了,尤其当发现生病的时候.

5:视频娱乐类

  现在网络上很火就是视频类的网站,号称是Web2.0的先导. 尤其是微视频的方式(20分钟长左右的视频),大家把自己用DV拍摄的身边的逸闻趣事或者自己制作的小节目发布到网络上,提供给大家共享.这种大家参与的方式很受欢迎.

  因为相对文字和声音,图片等方式来说,视频承载的信息量更丰富,更生动.所以这必将是社会娱乐需求发展的趋势.这种方式必然更符合人类的需求.更受欢迎.尤其是当坐在家中,就能通过网络看见(而不是知道)远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情,那更吸引人了.

当然了这种方式要可社会技术的发展相吻合,如果在90年代,当时DV没有普及,那么视频类网站是难于发展起来的.而现在的DV和更方便的手机摄影功能,则大大推动了这类网站的发展.

6:社交网

  各种交友和婚介类网站.其实是这种很好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式.在网络的开始阶段,这种网站名声很坏,就是因为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导致人们很怕上当,也怕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暴露,遭到无休止的骚扰.但是现在Web2.0下的许多这类的网站重新发展起来了,最主要的就是采取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采取实名制,为客户的信息保密等等.

  人是社会性群体,社交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需求.所以通过网络让人们的社交圈子更远更广.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一种信息中介,也是很受欢迎的.

7: 搜索

  搜索是人类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因为想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每个人的需求. 相对第一代的通用的搜索引擎技术,例如GOOGLE和BAIDU等,虽然功能强大,但是搜索到的信息可以说混乱,什么信息都是混在一起的.所以基于关键字的搜索技术已经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需求了.

  分类搜索就很受欢迎,如果能搜索到的信息是分类的,就能很快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信息.所以分类搜索和垂直搜索就很有前途.

  另外就是视频搜索,从网络上得到自己喜欢的视频信息,也是将来发展的趋势.因为当网络信息的承载媒介不是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哪天,而是以视频为主的到来,那么视频搜索必然是一种更大的需求.但是这种技术和文字搜索等区别很大,所以挑战更大,当然了前途也无量.

8: 游戏

 人基本需求就是吃喝玩乐,游戏就是很重要的娱乐方式,而游戏和短信也是当前网络上唯一一个用户能接受收费的方式.

但是当前的网络游戏过于庞大,过于复杂,只是青少年所能接受,如果能出现老少皆易的游戏方式,则更有前途.

9:IM聊天工具

 例如QQ等,就是一种重要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这种工具的用户粘滞性很大,当大家使用惯了一种聊天工具就很少使用其他的类,这也就是当前只有腾讯赢利,其他的类似公司不赢利的原因.

------发展前途------------------------

但是当前很多web2.0网站还是处于吸引人气的阶段, 虽然人气很旺,却没有找到具体可行的盈利模式. 基本是依靠VC的投资所支撑.所以现在很多web2.0采取的策略就是先聚集人气,等人气很高了就卖掉,或者在等待中寻找赢利机会.我觉得这也是无奈之举,如果要提高人气,我认为总原则就是:降低网民的参与成本,尤其是技术操作性成本,并让参与者的收益预期提高.

 但是一个产业要能发展壮大,必然要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可能夭折或者形成泡沫.所以我觉得Web2.0的发展不能总是从技术上找到突破口,而应该更多地从社会心理学上进行分析.只要能抓住人们需求的东西,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东西.并且沿着IT服务于传统商业的思路发展,也可以找到更多的突破口.例如淘宝的物品交换中介平台,如家酒店连锁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