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Transformers)一词泛指1984年日本Takara公司和孩之宝开始合作的玩具系列以及相应的动画片,在动画中则是指生活在赛柏坦行星的超机器人生命体的总称。1984年开始的元祖“变形金刚”动画(现在统称为Generation One,简称G1)。故事主要描写擎天柱率领的汽车人与威震天率领的霸天虎之间的战争。本系列动画在网络上习惯取“TransFormers”而简称为“TF”。

简要年表

1974年
原型之一“微星小超人(Microman)”系列诞生

1970年,Takara公司从美国孩之宝买下了孩之宝当家产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权。由于当时日本的孩子们不喜欢军人士兵一类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头换面变成了“变身生化人”(Henshin Cyborg)系列。1974年,Takara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个微缩版的“变身生化人”,但最终把名字定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体,镀银脑袋,高约10厘米的可动小人形。Takara公司也为微星小超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画的形式推出。当然,这时候的“微星小超人”还与变形以及机器人没有任何关系。[1]

1980—1983年
原型之二“戴亚克隆队(Diaclone)”系列诞生

“微星小超人”问世已经6年,其间也不断的作出改进与创新,小超人们不再是赤手空拳的进行着他们的战斗,他们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1982年,“微星”系列开始加入机器人的角色,将以前的人形技术以机器人的形态表现出来,推出了MicroRobot系列。其中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简单的变形为飞行器之类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时候,Takara推出了一个名为Micro Change的分支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人物更象纯机械的生命体,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改造人形态。而变形种类与变形方式也较以往更为丰富且复杂。这些人物的变形主要以小型家电/设备/工具/武器/迷你汽车为主,如卡带式单放机、显微镜、手枪等。
与此同时,Takara也在研究开发新的系列,欲将机器人与变形的概念独立出来。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为Diaclone的系列。Diaclone系列分为非常多的小系列,如变汽车的Car Robots系列,变恐龙的Dinosaur Robo系列等等。
而变形金刚前身diaclone的设定,主要在studio nue完成,该制作组当时的主要机械设定是宫武一贵和加藤直之,而当时还在筑波大学读书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参与了diaclone的设定工作。
虽然Diaclone系列仅是在当时的电视杂志上连载一些故事并没有动画/漫画的帮助,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欧美的厂商开始引进代理这些玩具。意大利的GiG公司开始以Trasformer(注意,是Trasformer,不是Transformers)的名字开始引进Diaclone及Micro Change两个系列。Diaclone与Micro Change的国际化终于引起了孩之宝的重视,在当年的东京玩具展上,孩之宝就开始与Takara洽谈合作的事情了。[2]

1984年
变形金刚的正式诞生

TAKARA想要更加开拓市场,于是看上了在美国有广大通路的孩之宝,两者合作下,TAKARA负责玩具提供,孩之宝负责销售策略,终于在1984年,孩之宝将Microman、Diaclone两个系列引进美国,定名为Transformers,并由Marvel 漫画公司创作相关的漫画。他们在原有的包装盒人物画及日本杂志漫画形象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以便更容易绘制长篇漫画。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个漫画配合玩具的系列,还找东映动画制作了三部有剧情的动画广告在电视台播放(也就是动画剧集的前三集,也确立了孩之宝与东映之后的合作)。这三部动画广告播出后反响强烈,制作方决定干脆顺便再制作一部长篇动画,便形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98集长篇动画连续剧。
Takara答应合作之后,找到了当时在カナメプロダクション的小原涉平,委托他根据玩具画出变形金刚的动画形象。当时剧本还没有出来,因此小原在设计时没有区分角色善恶。美国在他的设计基础上修改角色面部表情,以区分善恶。并把他们认为多余的曲线部分改成了直线,并加上了标志。之后,送往东映动画进行动画绘制。类似的手法延续到大电影,直接导致补天士形象的失败。
由于初期人物的形象都是从玩具演变而来的,所以不少人物的动画形象与玩具差别很大。如铁皮和救护车,当年不知道多少孩子对这两位的玩具形象大失所望。其实铁皮和救护车的原形是Diaclone系列中的战斗装甲与移动修理台/炮台,根本没有头部的设计,驾驶员就是站在风档后面操纵战斗装甲的。同样威震天原形沃尔瑟P38由于变形设计所限人形也不是很理想,动画中为了配合霸天虎首领的设定对人物形象做了修改。
很多玩家对于早期变形金刚身上的金属部件以及驾驶室的设计非常不解,既然变形金刚都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要驾驶室干什么呢?这是因为Diaclone系列中有驾驶员的设定。驾驶员是非常小的人形,脚底镶有磁铁可吸附在机器人身上的金属部件上。
另外原Diaclone与Micro Change中不少人物由于设定不太合理没能收录在变形金刚系列中,如Diaclone中几个大型合体和Micro Change中的变形锁机器人与手电机器人等。同时为了弥补人物设定中的一些不足,孩之宝还从别的日本玩具公司买来一些变形机器人玩具版权放到了变形金刚系列中,如震荡波和天火等。
孩之宝的这一计划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在1984年2月的美国国际玩具展上,孩之宝凭借还未正式上市的变形金刚,在7天内创下了价值1亿美元的批发订货纪录。在玩具正式上市后的8周内便卖出了3百万个变形金刚,在7个月内卖掉了1千万个变形金刚,占掉了当时玩具市场的43%的份额。这一年,孩之宝共推出了26款变形金刚人物。变形金刚就此开始了至今长达20年的历史。

1985年
在1984年推出的很多人物,大部分是利用Takara公司原积压的库存加以重新包装上市的。从1985年开始,孩之宝在玩具上加上了热感标志重新推出,而且在包装上有了些变化。比如1984年推出的迷你车人物都是以车形态放在包装中的,而1985年再发行版则是变成人形包装的。而且在几款迷你车中还加附赠了迷你间谍,是一种简单变形的回力车。 除重新发行的产品外,孩之宝又推出了更多的变形金刚人物,不仅有工程车合体,还有机械昆虫,三变战士,机械恐龙等等,但他们仍然是来自于Diaclone系列。原本在Diaclone系列中,工程车六合体(变形金刚中的大力神)与火车六合体(变形金刚头领战士中的雷电)是配对登场的,但由于当时在美国火车玩具并不是很受青少年欢迎,因此火车六合体没有被选入变形金刚系列。另外,Diaclone系列中三变战士有两位,一位是入选变形金刚系列的闪电;另一位是变形为直升机与X形翼战斗机的,这位仁兄由于设计欠佳不是很好看,没能入选变形金刚系列,取而代之的是在Diaclone末期已经设计完成的大火车,直接以变形金刚的身份登场。 同时,孩之宝也搞了一些集点换玩具的活动。只要收集包装上的点数寄回公司,就可以换回一些无法通过商店买到的人物。来自Diaclone中的PowerDashers和Omnibots成为了集换对象,大概因为他们是在版权交易中被搭卖过来的吧,孩之宝对单独推出他们没什么信心,所以选择了这个方式消化他们。

1986年
电影”The Transfomrers: The Movie”上映

经过两年的市场培育,变形金刚已经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玩具品牌。1986年对于变形金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前两年已经基本把原Diaclone中的主要产品用完,于是从1986年开始推出了大量原创人物,这些人物很多是在Diaclone末期就已经在设计中的。这一年中推出的新产品开始有了新的特点–合体。原本Diaclone中的合体基本都是六个或更多人组合,这无疑加大了开发的难度。于是Takara设计师把合体部队规范为五人合体,队长体型较大位于合体的躯干部位,四名队员体型较小担任四肢。大无畏与飞天虎、守护神与混天豹陆续配对登场。 此外,孩之宝策划了变形金刚大电影。在大电影中,很多老的人物阵亡了,新一代的人物诞生了。因此大电影的实际作用是为玩具产品的更新换代做铺垫。新一代变形金刚的设计风格也产生了很多变化,变形开始向超现实风格发展。这不仅仅是因为剧情开始从地球转移到其他星球,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不必为从汽车公司购买车型版权而花费大量资金。当时孩之宝负责剧情,设定案,Takara及东映动画负责动画制作和玩具开发及人物设定。由于那时的通讯手段不发达,公司间只能通过定期打长途电话来讨论工作,导致了设计过程中的沟通不足。为了防止大电影的剧情泄密,孩之宝把补天士与惊破天的设定案交给Takara及东映动画时并没有告诉对方这两个人物是新一代的首领。Takara设计师以为惊破天只是个要塞参谋,而补天士则只是个普通中型变形金刚,于是设计时并没有象设计首领那么投入,致使这两个人物的玩具出来后令很多玩家失望。事后Takara的设计师很后悔,说如果当时知道他们的身份,会设计的更好。
担任重要角色的通天晓,其玩具原本是Diaclone系列中首领人物Convoy(TF中则变成Optimus Prime)的能量强化版,原来的货柜车箱升级为大拖车并可变形为重装甲穿在身上,进入变形金刚系列后删除了原有的关系设定,将身着重装甲的形态设定为独立人物。由于当时官方也没对此做任何解释,所以玩家对于为什么擎天柱车头与通天晓车头是一样的非常不解。
大电影制作东映动画担当。从美国方面有日元40亿的预算下来,不过,有用不完归还了一半这样的逸话。
虽然大电影的票房不错,但本片中Optimus Prime等第一季中的TF大多阵亡,使得一群反对日版的TF迷认为是日本人杀掉了Optimus Prime,最后连这点都成了能够批斗日版TF动画的理由之一。

1987年
美国”Transformers”第四季开始播映
日本”Transformer: The Headmasters”开始播映

这一年导入了一种新的产品Master战士,包含了“头领战士(Headmaster)”与“标靶战士(Targetmaster)”。在现有的变形金刚上增加了人类角色。不过日本的“变形金刚:头领战士”则是将人类改成体型大小与人类一样的变形金刚。这些角色能够变成头领战士的头部或是标靶战士的枪械。头领战士的头部在人型模式时也能进入载据的驾驶舱。除此之外,本作依然和之前的变形金刚没有什么差别。
美国方面播映了卡通“变形金刚”第四季(日方称为“Transformer: The Rebirth”)”,一共三集。美版G1卡通到此正式完结。至于为何第四季只有三集的原因至今未有正式的说法。一般常见的说法是可能因为孩之宝公司不再继续赞助卡通的制作金费,加上第三季的卡通评价两极化,因此负责制作的Sunbow公司只好在第四季中为故事画下句点。
日本方面则另行播映了由东映公司所制作的第一部日本变形金刚电视动画“变形金刚:头领战士”,作为“变形金刚2010”之续集。“变形金刚:头领战士”与“变形金刚”第四季乃是互为平行世界的关系。

1988─1990年
1988年 – 日本”Transformer: Super God Master Force”开始播映
1989年 – 日本”Transformer: Victory”开始播映
1990年 – 日本”Transformer: Zone”发行

1991─1995年
Hasbro在1990年与1991年期间推出了“Action Master”系列。这个系列的特点在于使用了许多G1卡通中的经典角色,而且造型与卡通中的人物模组较为接近,可动度也较高。但相对的,这个系列的变形金刚产品却无法变形(除了他们的武器与Action Master Elite之外),因此引起了两极化的评价。

Takara则是分别于1991年与1992年推出了“Return of Convoy”与“合体大作战”。

1992年后期,Hasbro推出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产品线。但是该产品线初期的玩具大多都是将既有的玩具搭配上新的零件或是配色来贩售只有少部分的新玩具,直到后中期之后新模子的玩具才渐渐多了起来。

美国也于1992年推出了卡通“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不过这部卡通其实只是将G1的卡通取出了52集,利用电脑动画制作了全新的片头与片尾,外加部份的画面加工后重播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话题。

1995年,Hasbro结束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产品线,并开始了由子公司Kenner所制作的新产品线“Beast Wars”。Takara则是在这年将“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中的新玩具引进到日本贩售。

1996─1999年
1996年,加拿大动画公司制作了电视系列剧“Beast Wars”,是全球第一部全片由电脑动画所制作的电视卡通。这部作品使得变形金刚再度大卖,并且陆续制作了许多新产品。而多年没有合作的麦当劳也拿Beast Wars作为快乐儿童餐所附赠的玩具。
1997年,“Beast Wars”进入了第二季,剧情上与之前的G1系列建立起了更为明确的关系。另外有限定贩售的“Machine Wars”系列于全美K&B联锁店上架。Takara则将Beast Wars商品线引进日本。同年也引进Beast Wars的卡通第一季。
1998年,“Beast Wars”进入第三季,也是系列尾声。日本方面则自行制作了“Beast Wars Second”产品线与动画。
1999年,Hasbro推出新产品线“Beast Machines”,同名卡通也再该年开始播映第一季。日本方面则制作了“Beast Wars Neo”,作为“Beast Wars Second”之续集。播映结束之后,将“Beast Wars”第二季与第三季合并为“Beast Wars Metals”于电视台播映。
2000年,“Beast Machines”进入第二季,并画下了句点。日本则是自行制作了“Transformer: Car Robot”产品线与动画。这部的特点在于Autobot的成员都是载具。

2000年─2001年
变形金刚新世代系列的开端

2000年,日本方面的变形金刚动画再次由三季番的“Car Robot(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カーロボート)”动画展开,在日本方面获得巨大好评之后,2001年美国以“Robot in Disguise(意为“拟态机器人”)”之名引进美国也获得不错的评价,从而展开美国日本合作的“新时代系列”变形金刚动画──由日本企划、制作,美国引进放映的模式制作。[3]

2002年─2004年
美日两方正式合作的计划─“Unicron Trilogy(Unicron三部曲)”的始动

2002年底,日本制作了“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 Micron传说”动画,在美国以“Transformers: Armada”之名引进,在同好间被认定为是G1的重制版,不过这部动画在放映时间点上其实是美国先上映,日本于2003年初时播放的。整个系列的重点在于Micron/Mini-Con引导的整个故事主线和玩具的丰富玩法。
朝高龄层发展的第一步

2003年,日本推出了合金模型车加上可变形为焦点的全新系列Transformers Binaltech。以及以现代的技术将过去的人气角色完全呈现的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スターピース系列。
“Unicron Trilogy(Unicron三部曲)”的二部曲

2004年日本制作了“Micron传说”的续篇“变形金刚 超级连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スーパーリンク,美国则改以“Transformers: Energon”之名于2003~2005年上映,本作首次采用3D卡通遮罩渲染上色方式进行变形金刚们的动画,玩具设定的重点在于透明零件所组成的能量武器和角色之间的合体功能玩法。

此外,日本地区的2004年,也是变形金刚20周年,除了主线的Superlink系列,同时也推出了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线:
Transformers RobotMasters

于日本2004年展开的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ロボットマスターズ系列。借由多种不同的宣传方式,展开原创的故事剧情,将日本不同时间的TF产品线中数名人气角色借由全新的故事平台聚集在一起,类似欧美的Universe系列的故事架构。但在一年之后,故事连载结束后,这系列也迈入尾声。
超生命体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系列是Beast War的续集Beast Machines在日本放映的名称,这系列在日本视为是使用3DCG的Beast系列第三弹的作品。本作品在日本从2004年11月开始放送。

2005年
Unicron Trilogy(Unicron三部曲)的尾声

主条目:变形金刚_银河原力
“Galaxy Force”系列于美版则称为Cybertron系列,是Unicron Trilogy(Unicron三部曲)的最后一作。在剧情设定上,美版的Cybertron系列是接续前作“Energon”系列的同一世界,但在日版“Galaxy Force”中则是平行世界。玩具的设计特点在于插入特别设计的芯片来产生多元的玩法。

2006年
Transformers Classics

美国Hasbro于Cybertron(日本Galaxy Force)系列结束之后,于2006年底开始推出了数个为了填补产品线缺口的新产品线,然而其中一个产品线中,里面的新原创玩具都是G1的经典角色,产品线名称为Transformers Classics。
由于这系列原本就是为了填补缺口的关系,所以刚开始没有计划给予任何的动漫画作品作为宣传,不过这系列相当受到玩家欢迎,甚至于TFCC会员限定会刊漫画中有独立推出全新漫画。在2007年7月结束以后,预定将在2008年Universe系列接续下去。这系列一开始并未在日本地区贩售,日本地区预定于2008年3月以新名称贩售不同涂装的 变形!Henkei!变形金刚系列。
新的变形金刚动画作品之筹画

在美国的放映变形金刚动画的卡通频道(Cartoon Network)于2006年后半宣布将制作新的动画“Transformers: Heroes(暂定名称)”。该部作品在次年正式更名为“Transformers: Animated”。
Transformers: Kiss Players

主条目:变形金刚:Binaltech

2007年
Transformers: Titanium
为了补缺电影放映前的产品线缺口,Hasbro除了在2006年底推出的Classics系列外,也推出了Titanium 6吋系列,但由于销售不如预期,所以该系列的新产品目前暂缓开发中。该系列并未在日本贩售。
“Transformers”上映
主条目:变形金刚_(2007年电影)
由麦可贝导演的真人电影”Transformers”在2007年夏季于全球上映。由于角色的造型设定和传统的角色造型相差很大,因此遭到部份变形金刚迷的反弹。该片上映之后获得了3.6亿美金的票房,并宣布了开拍续集的计划。Hasbro与TakaraTomy在电影版上映的同时推出了玩具。
Beast Wars Tele-Mocha
日本在2007年时重播Beast Wars第一季,同时发售Beast Wars Tele-Mocha系列产品。该系列的产品是将旧有的部分Beast Wars商品重新上色后发行,各产品随盒附属一片日语版Beast Wars之DVD。
Transformers: Animated

“Transformers: Animated”人物设定图于2007年后半释出,但Teen Titans似的风格引起了争议(多数的亚洲玩家认为擎天柱和大黄蜂变形太严重)。本作品于2007年12月26日播出了第一集,目前仅确定将拨映26集。Animated系列的产品由Hasbro与卡通频道的制作群负责设计,制造则交给了TakaraTomy,并预定于次年发售。
从第一集的画面中可以确定的是本作的擎天柱并不是G1的擎天柱。同样的,本作的大黄蜂并不是G1的大黄蜂。至于本作与过去G1系列的关联性目前依旧是不明,但第一集有用上旧有的2010动画片段。此外,本作中有貌似魏瓦奇家族的一家人出来客串,但不是G1的魏瓦奇家族。
日本也将Animated视为是“新时代系列”的其中一部动画。

2008年
变形!Henkei!变形金刚 系列

于2008年3月预定贩售的变形!Henkei!变形金刚系列,本身是Classic系列在日贩售的版本,由于产品线名称有所改变,涂装也有极大明显差异(日本版的涂装比较接近G1产品的原始配色),TakaraTomy也有与美版切割的意图而推出原创漫画于宣传刊物中,故分开标明。

美版系列与日版系列的差异
主要是角色名称与名词的不同,以下列出几个代表性的差异:

美版名 日版名
Autobot Cybertron
サイバトロン
Decepticon Destron
デストロン
Optimus Prime Convoy/Grand Convoy/Galaxy Convoy
コンボイ/グランドコンボイ/ギャラクシーコンボイ
Optimus Primal Convoy/Beast Convoy
コンボイ/ビーストコンボイ
Hot Rod Hot Rodimus
ホットロディマス
Rodimus Prime Rodimus Convoy
ロディマスコンボイ
Cybertron Cybertron
セイバートロン(罗马拼音是Seibatoron)

此外,对于美国与日本对于G1的定义也不一样。美国定义的G1卡通是指共有四季的The Transformers。其中第一季与第二季在日本称为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第三季称为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2010[4]、第四季在之后于日本与前三季一起在LD(以及日后的DVD)上发行,称为The Transformers: The Rebrith。

因为制作The Rebrith系列的时候,美国并没有预计日本制作了头领战士,所以后来日本制作的头领战士则被当成是另一套独立世界观来看待。而日本方面播放变形金刚的时候,则没有播出第四季,而是自行制作了变形金刚 头领战士来衔接变形金刚2010的故事。

日本由”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至”合体大作战”都属于G1,即G2之前所有推出TF产品或媒体都属于G1。

Unicron Trilogy(邪神三部曲)[5]方面,日版的“Galaxy Force”和前两作无任何关系,美版则将日版第一集和第二集合并为一集。[6]

华文地区翻译的不统一
变形金刚系列作品繁多,由于译者的不一,动画内的各种名词也有多种译法,像Optimus Prime/コンボイ在两岸三地常见的译名便有「無敵鐵牛」、「至尊」、「柯博文」、「擎天柱」几种。之后,在2005年时,台湾Cartoon Network播出Transformers Energon时采用了大量的港式译名(之后就成为港台地区正式译名,不过青文出版社出版的电击HOBBY仍旧使用他们自己翻译的名称),其中几个代表性的名字(柯柏文、重擊砲、天火等)也用在日后的变形金刚系列玩具宣传单上。

主要名词翻译差别

常见的台译:
Autobot/Cybertron(サイバトロン) = 金剛車(中視)/無敵金剛(中視)/奧扥巴金剛(台視)/歐特巴族/自動機器人/奧圖金剛/博派(香港、2007年電影、孩之寶公認台灣譯名)/電腦金剛(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塞巴頓/生化金剛/聖巴多倫(東森幼幼台)(等)
Optimus Prime/Convoy(コンボイ) = 無敵鐵牛(中視、機器人百科(奇幻基地))/歐普(台視)/至尊(G2版台譯、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康寶(青文出版社系列漫畫、亞米可實業翻譯動畫)/奧提摩/奧提馬/柯柏文(香港)/柯博文(2007年電影、孩之寶公認台灣譯名)/柯伯文(東森幼幼台)(等)
Decepticon/Destron(デストロン) = 變形金剛(中視)/迪西康族/迪斯金剛/毀滅金剛(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狂派(香港、2007年電影、孩之寶公認台灣譯名)/迪斯托隆/毀滅金剛/底斯多倫(東森幼幼台)(等)
Megatron(メガトロン) = 巨無霸(中視、青文出版社電擊HOBBY雜誌)/麥卡頓/美加王/麥加登(香港)/密卡登(2007年電影、東森幼幼台、孩之寶公認台灣譯名) (等)
Cybertron星球(セイバトロン) = 塞博坦星(2007年電影、孩之寶公認台灣譯名)、聖巴多倫星(東森幼幼台)、施比頓星(香港)(等)
常见的港译与大陆译名:
美版
Autobot = 博派/汽車人
Optimus Prime = 柯柏文/擎天柱
Decepticon = 狂派/霸天虎
Megatron = 麥加登/威震天
日版
Cybertron = 博派/汽車人
Convoy = 柯柏文/擎天柱
Destron = 狂派/霸天虎
Megatron = 麥加登/威震天

动画、电影系列列表
以下名单,如果没有特别注明就是电视动画。 括号内为直译,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译为变形金刚

美版名称 年份 备注 日版名称 年份 备注
The Transformers 1984~
1987 全四季,现时多称为Generation One(G1)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 1985~1986 G1的前两季。日本在播映的时候,各集的编排与美国不同。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2010(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2010) 1986~1987 The Transformers第三季,剧中时间从美版的2006年改成2010年。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リバース(变形金刚?浴火重生) The Transformers第四季,只有三集,并收录于LD与DVD中,有日文配音。新加入头领战士同目标战士,故事与日本独自制作的变形金刚 The☆Headmasters有分别。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クランブルシティ発動編(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 Scramble City发动篇) 直接发片(OVA)作品,是第一季与第二季的总集篇并加入了部分日版原创动画。
The Transformers: The Movie 1986 电影版,衔接TV版第二、三季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ムービー(变形金刚 The Movie) 电影版,日本没有与欧美等地同时上映,而在1989年于戏院公开。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英雄伝説編(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 英雄传说篇) 直接发片(OVA)作品。是前三季、Scramble City发动篇、头领战士的总集篇。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ザ☆ヘッドマスターズ(变形金刚 The☆Headmasters) 1987~1988 曾于香港播放,译名《变形金刚头领战士》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超神マスターフォース(变形金刚 超神 Master Force) 1988~1989 曾于香港播放,译名《变形金刚隐者战士》。
戦え!超ロボット生命体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V(战斗吧!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Victory) 1989 V代表Victory,曾于香港播放,译名《变形金刚胜利之斗争》。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Z(变形金刚Z) 1990 Z代表Zone,OVA作品。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リターン?オブ?コンボイ(变形金刚Return of Convoy) 1991 没有卡通版。杂志”TV Magazine”上连载的漫画副标题为“The Battlestars”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合体大作戦(变形金刚OPERATION COMBINATION) 1992 没有卡通版。以漫画形式在杂志”TV Magazine”上连载。
The Transformers Generation 2 1993 G1前三季的部份集数重播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G-2(变形金刚 GENERATION2) 1995 以漫画形式在”TV Magazine”与”Comic Bom Bom”中刊登
Beast Wars Transformers 1996~1999 全三季,台译“百变金刚1~3”,港译“特种变形勇士”(只播出前两季),大陆译“超能勇士”(三季合并一同播出)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超生命体变形金刚) 1997~1998 美版season1的日本版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II 超生命体变形金刚) 1998~1999 II读作Second,另外,II和NEO都是日本自行制作的。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ネオ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Neo 超生命体变形金刚) 1999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メタルス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Beast Wars Metals 超生命体变形金刚) 1999~2000 美版season 2+season 3的日本版
Beast Machines Transformers 1999~
2000 全二季,台译“百变金刚4”,港译“特种变形金刚”(有线电视播出),大陆译“猛兽侠”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リターンズ(超生命体变形金刚 Beast Wars Returns) 2004 Beast Machines Transformers的日本版
New Generation系列(Car Robot系列之后由美日共同制作)
Transformers: Robots In Disguise 2001 Car Robot的美版,大陆译“汽车人战记”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カーロボット(变形金刚 Car Robot) 2000 日方是将Car Robot并入日版G1世界观中,美方则是将之视为一个独立世界观。
Transformers: Armada 2003~
2004 Micron传说的美版 超ロボット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マイクロン伝説(超机械生命体变形金刚 Micron传说) 2003 本片为变形金刚于2003年重新出发制作的新动画,和前面的G1系列、百变金刚没有任何关系。台湾卫视中文台曾经以“变形金刚”之名播出过。
Transformers: Energon 2004~
2005 Super Link的美版,台译“变形金刚:超能量争霸战”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スーパーリンク(变形金刚 Super Link) 2004 Micron传说的续集。台湾Cartoon Network曾经播出过,变形金刚的泰半台版译名也于此时正式确定。
Transformers: Cybertron 2005~
2006 Galaxy Force的美版,台译“变形金刚:数码争霸战”(玩具统称),和日版的Galaxy Force设定为平行世界不同,美版Cybertron则是在最终回硬插入了几个画面使之与Energon有关联,且第一集和第二集被剪为一集,本版本在香港由亚洲电视本港台播出。(台湾使用的是日版)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ギャラクシーフォース(变形金刚 Galaxy Force) 2005 台译“变形金刚:银河原力”(青文HOBBY杂志),与Micron传说、Superlink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东森幼幼台于2007年暑假同样以“变形金刚”之名播出。港版翻译则为“变形金刚:银河战士”并由有线电视儿童台播出。
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キスぷれ(变形金刚kissplayers) 2006 广播剧+以全3话短期漫画形式在杂志中刊登
Transformers(Movie) 2007 由麦可贝所导演的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版,详情请见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版,日文名称是“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Transformers: Animated(变形金刚动画版) 2007~
美国Cartoon Network制作的动画片,共26集,属于新的另一个世界观。擎天柱等汽车人成为了在底特律打击犯罪的守卫者。
Transformers 2 2009 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版第二集,目前暂定在2009年上映外,其余资讯不明。

BEAST WARS剧场版(CG版指的是加拿大制作的版本,其他的都是日版自制的版本)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スペシャル
CG版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メタルス
CG版ビーストウォーズ 激突!ビースト戦士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II 超生命体トランスフォーマー ライオコンボイ危機一髪!
ビーストウォーズメタルス コンボイ大変身!

注解、参考
^ *微星小超人故事背景:
在一个名为Micro Earth的星球上有一种微型小人类,他们为成两派,正义的一方叫Microman,邪恶的一方叫Acroyear,双方一直在进行着各种斗争。后来Micro Earth发生大爆炸,两派人马逃到地球上继续他们的战争。Microman的能力是把常规物体缩小供自己使用,而Acroyear的能力则是把自身变大。 其实微星小超人的故事背景与变形金刚最初的故事很像。
^ *Diaclone的故事背景:
一个名为Waruder外星帝国的欲侵略地球,名为Diaclone的武装组织担任了保护地球的任务。Waruder帝国的侵略者主要是变形为昆虫,Diaclone组织的人物则平时伪装成各类地球上的交通工具。后来Waruder帝国利用时间机器从远古带来了恐龙,Diaclone则开发出变形为机器恐龙的部队进行对抗。Waruder星人也就是后来变形金刚系列中的机器昆虫,而Diaclone开发的機器恐龍就是变形金刚中著名的五只机器恐龙。
^ Car Robot在最初的时候和Generation 1与Unicron Trilogy也是互为平行世界,但是近年则是将Car Robot并入日版的Generation 1世界观。不过欧美仍将Robot in Disguise视为一个独立的世界观。
^ 当初日方取名为”2010″只是希望让观众有种未来感,但是之后把故事中的年代由2006年改为2010年。
^ 日方则是称为微型金刚三部曲(マイクロン三部作),不过也有用美版称呼的(ユニクロン三部作)。
^ 不过因为这个举动让人完全看不懂第一集,因此美国后来在最后一集(第51集)放映完毕之后又重新放映了日版第二集,香港播放美版时也做了同样的举动,也同样的让观众一头雾水,并在最终话第51集中加入了Energon中奇克、雷德等人的画面,以及修改部分台词来进行与前两作的连结。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相关文章

开始在上面输入您的搜索词,然后按回车进行搜索。按ESC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