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一些预测命运的网站受到中、小学生中追捧后,一个神秘的“死亡网站”时下流行于广大青少年中间。
只要输入你的名字和生日,性别以及“是否吸烟”等信息后,网站在“告诉”你死亡的具体时间及死亡原因的同时,滴嗒作响的“死亡倒计时时钟”也会随之骤然响起,令人毛骨悚然。4月13日,记者对包头市部分网吧和在校大、中、小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在接受调查的30名学生中,有12人表示曾经进入过类似网站。与此同时,近日一个题为“自杀完全手册”的帖子亦开始在网上流行,有专家向记者表示,“传播这种消极、可能影响青少年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内容,是在玩弄生命,侵犯公民的权利,有犯罪倾向,这种网站应该尽快叫停。”
“死亡网站”之“死亡通知书”
一个网址为www.deathcolck.com的“死亡网站”,网站主页的左上角有一个停止走动的时钟,钟旁用红白相间的颜色标注出 “Death?Clock”(死亡时钟)的字样。浏览者只要按提示在网页上的表格中填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网站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窗口,便可以显示出浏览者的死亡时间。这个英文的“死亡网站”还有几个不同的汉化版本,其中一个汉化版网站的“死亡倒计时”还能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嘀嗒声。
4月13日,记者通过搜索引擎进入了这一神秘网址,网站的正上方,一个停止走动的时钟旁用白色文字标注着“死亡之钟”,让人不寒而栗。记者按照网页的提示输入了自己的名字和生日,性别以及“是否吸烟”等信息后,网站就在新窗口中给出了记者的“死期”:一个20平方厘米的网页出现在电脑的左上方,整个网页呈黑色,在网页的左上方是一个墓碑:“您的死亡时间将是2056年9月30日,星期六。”与此同时,在网页右下角一个带有骷髅的锯齿开始转动,注明剩余时间的数字正在不断流逝,“死亡倒计时时钟”发出的滴嗒声,数字不断地跳动,画面甚为恐怖。之后,记者又输入已故亲友的名字和生日,网页上竟跳出一行字“您的死亡时间是2023年11月14日”。
在随后的浏览中,记者发现该网站除了标注出死亡时间外,还列出了延长生命的方法,例如:减肥、治愈疾病等。记者每打开一种方法,就会有一种甚至几种商业广告随之出现。一位名为“那时花开”的网友告诉记者,“这些网站带有唯利是图的商业性质,因为某些‘死亡网站’在指出死亡时间外,还给出了许多延长生命的方法,每打开一种方法,就会有一种甚至几种商业广告随之出现。”记者在该网站的宣传“广告”中发现:“只要您将本测试发给你的10位朋友,并且,您的朋友成功测试了,那么您的寿命将延长一个小时,发给20位朋友则增加寿命2小时!”
随后,记者利用同一个搜索引擎找到了另一家“死亡网站”。这次的画面更为血腥和恐怖,但是它的“未卜先知”功能好像也更为强大一些:在出具的“死亡通知书”上不仅有记者的死亡时间,还有死亡原因:吸二手烟过量而死,不过死亡时间是在2052年。
“死亡网站”之“神秘面纱”
记者咨询有关电脑软件设计师后获知,其实“死亡预测”并不玄妙,只是一个很容易编的程序,网站上得出的结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恐怖游戏而已,大可不必当真。从网站提供的“死亡原因”中所找到的部分答案便可略见一斑,这些“死亡原因”更是千奇百怪,诸如“打手机受辐射而死”、“大笑笑死”、“吃葡萄噎死”等等,使尽搞笑之能事,无庸赘述。所以,在很多成年人看来,这只不过是无聊的恶作剧罢了。
“死亡网站”也不需要时时更新内容,它一“出生”就成型了,犹如出厂的计算器,人们输入一些信息后一按按钮,结论就出来了。 “死亡预测”就是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比如先假定人们的平均寿命为某个数字,以此为初始值,然后根据人们输入的不同信息对这个初始值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数字再加上用户的生日就是所谓的“死亡时间”了。对死亡原因的“预测”也是同样道理。比如说,先假定人们的平均寿命是72岁,以此为初始值,然后设定若干选择题,根据用户对这些题目给出的答案对这个初始值进行修正。例如,如果用户对一道问题的回答是A,则减去2岁;回答是B,则加上3岁等等。当用户回答完全部题目时,计算机就得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再加上用户的生日就是所谓的“死亡时间”了。
记者了解到,编写这种程序的人除了实现要准备一些问题之外,有的还准备一些死亡原因,这些死亡原因是和用户对问题的回答相关的。比如,如果用户对问题1的回答是A,对问题5的回答是B,则用户的死亡原因是“车祸而死”等,这在计算机程序中是用一些条件判断语句来实现的。此外,加上计算机本身带有的高科技性质,对青少年有一定的可信性心理暗示,极易让他们深信不疑。
“自杀网站”:详尽罗列各死法
无独有偶,近日一位父亲致电本报时语气沉重,他偶尔进入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正在浏览的网页很奇怪,仔细一看,儿子竟在浏览一个名为《自杀完全手册》的教人如何自杀的帖子,该帖子上面竟然列举出了自杀的种种好处。
“想自杀吗?觉得生活太难熬了吗?想去天堂吗?来这里瞧瞧。《自杀完全手册》,你绝对不能错过。”最近,这个题为“自杀完全手册”的帖子正在网上流行。记者在google搜索引擎上输入“自杀网站”,可以搜索到56.6万个相关网页,输入“自杀完全手册”,则可搜索到7.85万个相关网页。据记者了解,实际上“自杀网站”和“自杀完全手册”早在2002年就在我国出现。
记者登录自杀网站,发现其中对自杀做了极为详细的描述。它将自杀分为药物、上吊、跳楼、触电、自焚、饿死、冻死等方式,各种“死法”都有痛苦程度、麻烦程度、尸体形象、牵连他人、致死程度的等级分类。例如对于自焚,网上这样描述:“痛苦程度5颗星,麻烦程度3颗星,尸体形象5颗星,牵连他人5颗星,致死程度5颗星,视觉冲击力最强烈,绝对可以致死。优点:成功率比较高。缺点:痛苦最强烈,死状凄惨。”
随后记者又登陆了另外一家“自杀网站”,该网站一打开便伴有凄楚的哀乐,在满是鲜血往下滴淌的页面中看完一次“完全自杀手册”,令人寒颤。除此之外,该网站的网页上满是厌世消极的言论,甚至奉劝浏览者早日自杀。让人担忧的是,这类网站的点击率普遍较高,众多网友在上面发表评论,表示赞同羡慕者的并不在少数。有网友甚至留言说:“很支持这个网站!其实我早在3岁左右就想好了,我以后如果长时间受病痛折磨而又不能治愈,就吞药自杀。”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自杀网站”竟有10多家。记者发现,“自杀网站”的内容有三个特点:一是美化自杀;二是诱导并怂恿自杀;三是希望自杀者自杀成功。针对“自杀网站”,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他们多从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论及此类网站的社会危害性,比如青少年好奇心重、辨别力弱、模仿性强,容易受到错误暗示,导致严重危险后果,强烈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并取缔“自杀网站”传播流行。
“死亡网站”之盛行背后
据一位网络专家介绍,从技术上封杀类似预测死亡和自杀网站之类的“死亡网站”并非难事,但如何消除这些网站赖以生存的社会原因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让学生真正拥有健康科学的生命观,‘死亡网站’才能真正‘死亡’。”
应对这样的网站,包头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称,对于那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对人的死亡、生命的意义等问题认识得并不是很清楚。而他们往往又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像“死亡网站”这类“新奇事物”就很容易在青少年中流传,并造成恶劣的影响,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叫停类似的“死亡网站”。
“最近一个高中生告诉我,自己只能活到40岁,当时的情绪很消极。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个别青少年在得知‘死亡时间’和‘死亡方式’以后,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学习兴趣下降、厌学、厌世等情况,这与其自身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很可能他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了障碍,产生了心理问题,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帮助其培养健康心理,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状况很难得到改善,则需要求助专业心理医生,切莫疏忽大意。”心理咨询师、副教授陈欣告诉记者,“类似 ‘预测死亡’之类的‘死亡网站’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死期’之后,便对自己生命的追求开始大大失望。据调查关注此类网站的以 15至20岁之间的青少年居多。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也正是探求自我,探索世界,独立与依赖,成熟和幼稚,相互冲突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时期。‘死亡网站’对青少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好奇心重,对自身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在于时下青少年心理上存在着各种压力和困惑,这些压力和困惑有时得不到缓解和疏导,致使一些学生去寻找一个宣泄口,‘死亡网站’正好符合了这一宣泄的需求。 ”
“死亡网站”之监管之“困”
据有关人士透露,继“death clock”网站为网友算出死亡日期后,近期香港一网站更是将这种特色“发扬光大”,标榜为全球网友算出“将来可能的死因”。只要网友输入姓名(或代号)、性别、出生日期后,即可进入死亡心理测验的过程,网站会提出数十个关于生命的问题……据该人士分析,五花八门的“死亡网站”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背景阴森、暗淡,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色调;网页图案多是骷髅、扭曲的躯体、人体内脏器官等,这无疑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陈欣分析认为,“‘死亡网站’之所以受到青少年追捧,是因为借助网络、填入相关信息就能得出自己的死亡时间,恰好符合他们追求新奇、刺激的心理。即便没有 ‘死亡预测’,也会有其它‘预测’让孩子们着迷。死亡网站的产生与流行是利用了人对死亡的本能关注与好奇。死亡网站惯用灰色色调和骷髅头,使参与者产生震慑力和恐惧感,甚至因心理暗示而产生不良后果。一般而言,成年人完全可以抵御和消除这种心理暗示,但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则很容易引发不良后果,如情绪消极、悲观等。从预测方式来看,它本身就只能称之为一种游戏。因此,应该将‘死亡网站’归入成人游戏的范畴,尽可能让未成年人远离。 ”
据记者了解,在一般情况下,建立个人网站大多都要向商业服务网络申请域名和租用网络虚拟空间,就是说,个人网站应该由商业服务网络负责“审批”。由此可知,个人网站的行为首先应该由批准域名并出租虚拟空间的商业网络服务机构来负责监督制约,商业网络服务机构完全有责任认真审验个人网站的建立目的及其内容是否合法、是否违背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死亡网站”属于个人网站,它的建立不像组建公司那样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也不需要“营业执照”。“死亡网站”或《自杀完全手册》之类的帖子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出生”,“成长”过程中又缺乏有效监管,因此,这类网站拥有相当高的“存活率”。
包头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支队案件侦办大队大队长杨洪江告诉记者,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网络流传的很多信息都带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特别是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星座预测、死亡预测等信息,很多都是网民互开玩笑的恶作剧,而网络安全监察又对此没有管理的权限,因此处理起来有一定困难。目前包头还不能对此类外地网站进行屏闭,要向省、国家网监处上报后,才能对此类网站进行限制。